logo
您现在的位置:炫浪网>> 故事汇>> 民间故事>>正文内容

《贺龙吟作对联的故事》

滇军头目龙云判断红军可能从元谋渡江,便急忙从昆明调所有滇军赶到普渡河两侧防堵,又令孙渡纵队加速追击,企图将红军阻拦在普渡河东岸。贺龙仔细分析着变化的战局,想出一个良策。他胸有成竹地对大家说:“龙云把老本都掏出来了,把牌押在普渡河,他那个省会昆明就成了空城。他唱空城计,我们又不是司马懿,没有那么胆小,我们就打昆明,龙云,还有那个顾祝同,准会吓得灵魂出窍,把兵调回昆明。这时候,我们一掉头向西,甩掉了滇军,可以到石鼓、丽江去过金沙江。江是死的,人是活的,何必一定要到元谋去渡江呢?”
 
  大家一听,都觉得这个主意大胆又巧妙,对贺龙的军事才能愈发钦佩不已。
 
  4月10日,红二、六军团掉头南下,直扑昆明。当天,先头部队出现在距昆明15公里处。第三天,两军团全部进入距昆明20公里的富民城,摆出一副即将攻打昆明的架势。
 
  这一下,可吓坏了顾祝同和龙云。顾祝同立刻向蒋介石求援,龙云更是十万火急地调普渡河的滇军回防昆明。
 
  当滇军急如星火地回保昆明的时候。贺龙却率军转向滇西,日行百里,横扫滇西,补充给养,扩大队伍,向金沙江迈进。
 
  这时,敌人才回过神来,惊呼上当。但为时已晚,再怎么拼命追赶也无济于事。气得顾祝同直骂娘。
 
  25日,红军前卫部队到达丽江石鼓镇。经过四天三夜,于28日晨,以7只木船、几十只木筏、28个船工,在从石鼓以上60多公里江岸的5个主要渡口,全军1.7万余人全部过江。
 
  等追赶红军最快的滇军刘正富旅匆匆赶到金沙江边时,已看不见红军的踪影,所见到的只有写在江边石壁上的一副醒目对联:
 
  来时接到宣威城,费心,费心!
 
  走时送到石鼓镇,请回,请回!
 
  这副诙谐而又带有讥讽口吻的对联,自然出自贺龙那智慧非凡的大脑。
 
  对联贺喜送温暖
 
  1937年秋天,贺龙率领八路军一二〇师北上抗日,路经山西省新绛县时驻在万安村。为此,村里的老百姓家家户户都争先恐后地忙着打扫院子、腾出屋子迎接这支人民的抗日队伍。21岁的村民马士林正准备结婚。也将粉刷整修一新的新房暂时奉献出来,迎接了八路军战士。
 
  不久。贺龙与师部的通讯员挨门挨户查看部队安顿情况。他们来到马家院子一看,只见新垒的旋风炉子外边泥还是湿的;摆放的桌椅板凳一堆一堆:窗户上贴着红双喜剪纸,一下子就明白了。贺龙问是谁找的这家院子?怎么就不知道人家要办喜事呢?说着命令进驻的几名八路军战士赶快腾出来。马士林的父亲连忙对贺龙说:“首长,就让弟兄们住下吧!我们挤一挤还能行。”贺龙说:“本来就不应当嘛,找房子的同志不了解情况。你们可别见怪呀!”老马激动地说:“哪里,哪里,咱队伍好不容易来了,哪怕把结婚的日子推迟几天,也要让弟兄们住下呀!”
 
  贺龙坚定地说:“这个不行!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,日子已经定了。你就按风俗办,不要改动了吧!”老马感激地紧握着贺龙的手,激动的泪水流出了眼眶。
 
  马士林如期举行了结婚典礼。新房里特别引人注目的,是贺龙亲手题赠的一副中堂对联。
 
  上联是:碧岸雨收莺语柳,
 
  下联为:兰田日暖玉生香。
 
  这是印制的普通对联,贺龙在上面认认真真亲笔题写了上下款。
 
  上款是:马先生令郎花烛之禧
 
  下款为:贺龙敬贺
 
  贺龙为普通老百姓题赠结婚对联的事一时间不胫而走,轰动了全村,传遍了全县。
 
  新中国成立后,马士林将他珍藏的这副对联,交给了新绛县人民文化馆收藏。
 
  挽联痛悼续范亭
 
  原国民党中将续范亭,是一位爱国名将。1935年,为了抗日,他亲赴南京向蒋介石进谏无效,又目睹蒋家王朝奴颜卖国之耻,悲愤至极,一气之下。到中山陵前剖腹自杀,以明其志。自杀前,他还留下两句名诗:“窃想民气摧残尽,愿将身驱易自由。”此事一时震惊全国,令贺龙佩服之至。续范亭经多方大力抢救,才免一死。后来,他投奔共产党。受到重用。贺龙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时。续范亭任副司令员。两人有缘共事一方。彼此之间互为尊敬,同心协力,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 
  1942年,贺龙与薛明喜结连理。续范亭接到贺龙的请柬时,正逢公务繁忙,不能脱身,随即复了两首诗赠送贺龙与薛明,诚挚祝愿二位新婚幸福美满。诗曰:
 
  (一)
 
  一把菜刀起义军。
 
  纵横十万气如龙。
 
  只因革命无休息,
 
  玉石金刚有皱纹。
 
  (二)
 
  秀发明牙目似晶,
 
  不施脂粉自摩登。
 
  只因革命衣裳破,
 
  谁说延安元美人。
 
  贺龙夫妇读诗大喜,连夸续范亭是奇才。
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
本月排行TOP10

  • 还没有任何内容!

赞助商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