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您现在的位置:炫浪网>> 故事汇>> 励志故事>>正文内容

《孟小燕:打有心工》

16岁时,孟小燕成了孤儿,乡亲们凑钱让她考大学。那天晚上,她思量到半夜,拿定了主意,给村长留了封信,出走了。1996年8月29日,她从嵩县最穷的后山村来到了洛阳。

小燕打的第一份工是当保姆,做一家六口的饭,洗衣杂活全包,月薪300元。雇主家有一个女儿与小燕同岁,从没做过家务,愣是和小燕成了好朋友,并学会了不少活儿,学习也好了许多,胜过爸妈给她请的家教。到第一个月月底,雇主夫妻主动给她加了200元,为了让小燕长期干下去。雇主女儿跟小燕学家务,小燕跟她学高中知识—看她的书,抄她的听课笔记。雇主女儿又佩服又不解,多次惊叫:“不要命的小燕,你究竟想干啥呀?”小燕笑:“和你一样,考大学呀1

1999年8月,小燕考上了洛阳大学自费特招班,一年学费两万,她报的是企业管理。小燕一边上大学一边打工—钟点保姆、车站搬运、定时保洁、专项文秘、手工计件、周日家教、顶工替工……几年中一共打了三十多种工,打工笔记写了二百余万字,没人知道她究竟想干什么。

2001年4月,深圳宝安龙信电子公司来洛阳招工,小燕详细询问了公司的发展全程,又调查分析了这种行业的现状与发展前景,心头有了惊喜。她毅然报名,面试过关后就去了深圳。小燕开始是组装工,但她除了干好本职之外,又业余钻研公司的各种技术,购买电子类书籍自学,向老师傅虚心请教,还参加了“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学习班”,并开始自学英、法、日语。她在车间干活的拼命架势和在宿舍里的苦读模样,让所有工友都心疼,也疑惑。别的女工干了多年,还不知道手中安装的小玩意儿到底是干啥用的,她不同,学习和研究已经走出组装车间,走进所有车间乃至决策管理的职能科室了,有人问她:“你这是打工吗?”她笑:“我这是打有心工1

三年,小燕对公司的一切了如指掌,从生产及经营决策到产品的手工细节,都可以轻轻松松全盘拿下。才二十出头的小丫头,公司上下无不惊叹。她的传奇惊动了从未露过面的总裁,专程来看她,看到她写下的几十万字的专业自学笔记和车间动态分析时,激动得掉泪,当天破格提拔她当了公司策划部经理。

就在总裁提出让小燕做她的贴身助手时,小燕在微笑婉拒的同时,交给总裁一份建议书和一份申请书。建议:为拓宽龙信电子公司发展空间,在洛阳设立分厂加工半成品。附创意理据及洛阳市场的调查分析报告,申请:公司提供起步保障,由她担任洛阳分厂厂长,全面负责。总裁同意了。

2004年5月,小燕带着价值上百万元的生产设备、原材料和练就的一身功夫回到了洛阳。政府对小燕回来办厂十分欢迎,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。小燕不分昼夜地奔波劳碌,安装设施、设备,设计、制作生产车间都是自己动手。在招工方面更显出了她的宏愿与魄力—对员工实行免试用、免费培训、免餐费、当天兑现工资、两周兑现奖励。短短三年,员工猛增到1200人,交货额每月达400多万元。小燕成了“打工名人”,“十大创业先锋”、“劳动模范”、“科技致富女能手”、“全国十大杰出进城务工青年”等荣誉称号一个接一个地接踵而至。

2007年5月,小燕带着价值二百余万元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回到家乡,嵩县电子分厂扎盘动作起来了。仅一年多时间,全村家庭最低年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。

小燕的每一步都比同行人多了一种圈子之外的心志,正是这种心志引领她一步步走向成功。有人说成功是需要条件和机遇的,但在小燕这里,她对成功的设计是在一无所有的16岁,那时,她是孤儿,出走时文化水平是初中,对山外的世界见识为零,而她留给村长的信中是这样说的:“等我几年,我一定会成功,我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1

一无所有的小女孩,在零线上起步时所想到的,数年后都一一做到了。一条道上的同行人,是心在脚下还是心在前方,是为前方的梦想而战还是为眼下的卑微而沉陷,这才是成功与失败的分道定向标。

 

 


   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

    本月排行TOP10

    • 还没有任何内容!

    赞助商链接